新闻动态
中国制裁6家美企,美军被打中“七寸”,核航母建造或面临停工
中国商务部于9月25日发布重磅管制措施,将三家美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名单,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这份名单中,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公司、扁平地球管理公司和全球维度公司被禁止获得中国出口的两用物项;萨罗尼克科技公司、爱尔康公司和国际海洋工程公司则被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将受到更严格的贸易和投资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公司在美国军工领域地位举足轻重。作为美国海军最大的军舰制造商,该公司堪称美国海军舰艇建造的中枢神经。其旗下拥有两大核心造船厂:纽波特纽斯造船厂是美国唯一具备核动力航母建造和维修能力的船厂,也是唯一参与所有级别核潜艇制造的船厂;英格尔斯造船厂则是美军驱逐舰和两栖攻击舰的主要生产基地。从尼米兹级到福特级航母,从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到伯克级驱逐舰,这些美军主力战舰几乎都出自该公司之手。
中国的制裁措施将切断这些船厂获取关键两用物项的渠道。这些物资包括高精度数控机床、特种焊接材料、舰载系统芯片以及先进复合材料等。虽然这些技术属于民用领域,但却是现代军舰建造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一旦断供,英格尔斯的生产线可能面临停滞风险。
值得玩味的是,就在中国宣布制裁前三天,中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成功完成电磁弹射测试,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一边是中国航母技术的突飞猛进,另一边却是航母制造商遭遇供应链危机,这个时间点的选择显然经过精心考量。
展开剩余60%从表面看,这是对美国近期对台军售的回应。9月初,美国宣布新一轮对台军售计划,涉及战机配件和军用雷达系统,英格尔斯等公司参与其中。但更深层次上,这反映了中美在高端制造业和科技供应链领域的博弈。中国已从低端加工国转型为特种材料、精密制造等领域的全球供应链关键环节。美国军工体系看似强大,实则严重依赖全球分工,特别是中国的产能和技术支持。
制裁的直接影响将体现在福特级航母的建造进度上。目前该级舰的二号舰肯尼迪号(CVN-79)、三号舰企业号(CVN-80)正在建造中,四号舰多米斯·米勒号(CVN-81)刚刚开工。中国的断供措施很可能导致这些项目延期。
中国此次行动展现了一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策略。过去美国惯用实体清单等手段打压中国企业,如今中国用类似方式精准反击。选择英格尔斯这样的企业既能施加压力,又避免过度对抗。更重要的是,这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科技霸权和军事干预的代价正在升高。
制裁名单的其他企业也极具针对性:萨罗尼克科技公司专精无人艇技术,国际海洋工程公司则是深海机器人领域的佼佼者,这些都是美军分布式海上作战概念的关键支撑。这场制裁与反制的较量,实质上是两国高端制造业实力的此消彼长。从过去的被动抗议到现在的精准反击,这种转变或许正是让美国感到不安的真正原因。
发布于:天津市